ChatGPT-5 模型有哪些?與上一代GPT-4 系列又差在哪裡?

2025 年,OpenAI 正式推出了ChatGPT-5,並將其定位為「最聰明、最快、最實用」的旗艦模型。與上一代 GPT-4 系列相比,GPT-5 不僅在推理深度與內容品質上全面升級,更透過 mini 與 nano 家族版本提供更具彈性的成本選擇。
本文將詳細比較 GPT-5 系列模型有哪些,並以「編碼能力、文章創作、日常回覆」 等面向來深入比較 GPT-5 與 GPT-4 差異,協助你快速判斷:在不同情境下,該選哪一代模型最合適?

一、 新一代 OpenAI 模型 : ChatGPT-5

OpenAI 在 2025 年正式推出 GPT-5,並將其定位為「最聰明、最快、最實用的模型」。GPT-5 是一個由「快速主模型(gpt-5-main)」與「深度推理模型(gpt-5-thinking)」為基礎,並透過即時路由器組成的統一系統。

當面向 ChatGPT 使用者時,可依問題難度與你的明示意圖(如「請仔細推理」)自動選擇模型進行處理。這樣的設計讓 GPT-5 能同時兼顧 速度深度推理能力,並非單一模型,而是一個動態協作的系統。

< 延伸學習> ChatGPT-5是什麼?全面解析邁向AGI的AI新技術

模型 主要定位 上下文長度(Context) 最高輸出 API 價格(USD/1M tokens)
GPT-5 旗艦、強推理 / 代理任務 400K 128K Input $1.25 / Output $10
GPT-5 mini 低延遲、性價比 400K 128K Input $0.25 / Output $2
GPT-5 nano 批量摘要 / 分類 400K 128K Input $0.05 / Output $0.40

< 注意> GPT-5 中的「 Auto、Instant、Thinking 」是模式不是模型

< 官網 > GPT-5 API 定價一覽

1 . 什麼時候用 GPT-5(旗艦版)
適合需要「深度思考」的情境,例如:同時分析多份文件、處理複雜的工具流程、協助前端+後端一起產出程式碼,或是必須非常精準、不能出錯的專業回答。

2 . 什麼時候用 GPT-5 mini
適合大部分日常工作,比如:大量資料的整理與擷取、格式化轉換、標準化的問答,或是需要回覆快、延遲低的互動場合。

3 . 什麼時候用 GPT-5 nano
適合處理「大量但簡單」的任務,例如快速摘要、分類、初步過濾,或是在工作流程的前置步驟先幫你把資料粗分,再交給 GPT-5 來做更深入的處理。

OpenAI 指出 GPT-5 在事實性、指令遵循、避免逢迎上相較於 GPT-4 一代有著顯著地改善;系統內建 safe-completions,避免敏感情境下直接給出危險細節。
不過,幻覺仍無法完全消除,尤其在複雜或模糊問題時仍可能發生。高風險領域(如生物、化學)採用能力分級與額外管控。實務上建議結合「任務分級、來源標註、人審機制」來確保安全可靠。

二、 GPT-5 系列 vs. GPT-4 系列

在眾多LLM 的使用中,ChatGPT 擅長於「文本生成與知識整合、程式開發與技術任務、日常溝通與輔助、推理與決策支持、創意與內容設計」5面向的應用,而現在將會以此作為前後兩代模型的比較基礎。

  • GPT-5
    • 支援 400K context,可同時處理多份大型文件,做跨檔整合、長篇研究報告撰寫。
    • 輸出更符合結構化需求,能依指令調整長短/嚴謹度
    • 幻覺率下降,知識引用更精準。
  • GPT-4 系列
    • GPT-4.1:中短篇寫作仍佳,但處理超長內容時容易失焦。
    • GPT-4o:多模態能力突出(圖片、語音),但在大篇幅文檔整合上不及 GPT-5。
  • GPT-5
    • 在基準測試(SWE-bench 等)超越 GPT-4,能更好處理多檔案除錯跨語言轉換
    • 支援更靈活的 工具調用(序列、平行、錯誤修正),適合代理型開發流程。
    • 前端設計與排版更貼近真實專案需求。
  • GPT-4 系列
    • GPT-4.1:程式碼生成可靠,但大型專案維護時錯誤較多。
    • GPT-4o:能結合影像(如讀 UI 畫面生成代碼),但對大型程式庫的推理仍有限。
  • GPT-5
    • 回覆更自然,能自動調整口吻。
    • 提供 分層式回答:先簡短,再延伸細節,更貼近人類對話習慣。
    • 在 FAQ、自動回覆、會議紀要萃取上表現更佳。
  • GPT-4 系列
    • GPT-4.1:對話仍有用,但常出現過度冗長或過於簡短的情況。
    • GPT-4o:在即時多模態互動(語音助理、影像理解)表現優於 GPT-5。
  • GPT-5
    • 新增 thinking 模式,能自動分配「快速回覆」或「深度推理」。
    • 在邏輯推演、數據分析描述、情境模擬等任務上更穩定。
    • 決策支持更結構化,能同時比較多選項並輸出利弊表。
  • GPT-4 系列
    • GPT-4.1:具備一定推理力,但在複雜長鏈條任務中較容易中斷或出錯。
    • o 系列(如 o3):專攻推理,但應用範圍較窄,缺乏 GPT-5 的多用途性。
  • GPT-5
    • 故事、劇本、廣告文案更自然,避免重複句型。
    • 更能根據指令控制創意的多樣性收斂度(例如產生多種風格)。
    • 適合長篇小說、品牌行銷策略發想。
  • GPT-4 系列
    • GPT-4.1:仍有良好的創意能力,但常需要人工潤飾。
    • GPT-4o:強在多模態創作(結合語音、影像 prompt),比 GPT-5 更適合互動娛樂或即時演示。
面向 GPT-5 GPT-4 系列(4.1 / 4o)
文本生成與知識整合 長篇持續性強、跨文件整合佳、幻覺率低 中短篇佳;4o 偏向多模態,不擅長大文檔
程式開發與技術任務 大型專案除錯、跨語言、工具鏈整合更強

4.1 : 可靠但錯誤率高

4o : 適合視覺/代碼互動

日常溝通與輔助 回覆自然、分層式回答、人性化

4.1 : 偶爾冗長或模糊

4o : 即時多模態是強項

推理與決策支持 深度推理穩定、能自動切換思考層級

4.1 : 推理有限

o3 : 專攻推理但應用較窄

創意與內容設計 長篇故事與策略創意更自然、控制度高

4.1 : 常常需要潤飾

4o : 適合多模態互動創作

三、總結

綜觀來看,GPT-5 系列不僅在推理深度、內容品質上全面升級,還透過 mini 與 nano 等版本,提供了更靈活的效能與成本組合。與 GPT-4 系列相比,GPT-5 在 長篇文本處理、跨文件整合、程式開發、決策支持 等專業場景表現更為突出;在 日常對話與創意產出 上也展現更自然、更可靠的輸出。

然而,GPT-4 系列(特別是 GPT-4o)在 即時多模態互動 上仍具備明顯優勢,適合需要即時語音、影像處理的場景。因此,未來的最佳實踐並非「單一模型取代」,而是根據需求在 GPT-5 的深度與穩定性GPT-4o 的即時多模態能力 之間做出選擇。對個人使用者來說,若需求是學習、寫作、商務文書,GPT-5 mini 幾乎能涵蓋絕大部分情境;而企業級應用則可透過 GPT-5 旗艦版搭配 Agent 功能,完成跨工具的自動化流程。

GPT-5 像是一位專業助理,適合深度與複雜任務;GPT-4 系列則像是一位互動夥伴,適合即時、多模態的日常體驗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