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 年 8 月,OpenAI 推出了全新一代大型語言模型 ChatGPT-5,不僅取代 GPT-4o 成為預設版本,更被視為朝向 AGI(通用人工智慧,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) 的關鍵一步。與前代相比,GPT-5 在推理能力、長文本處理、創作穩定性與多模態整合上皆有重大突破,讓它不再只是單純的對話引擎,而更接近一位能夠協助決策、進行專業分析的「智慧助理」。
然而,GPT-5 的出現也引發了廣泛討論:它究竟只是比 GPT-4 更強大的升級版,還是真正邁向 AGI 的轉折點?本文將深入解析 ChatGPT-5 的核心特色、功能亮點、應用場景與未來挑戰,幫助您全面理解這項最新 AI 技術的意義與影響。
一、 ChatGP-5 是什麼?
(一)基本介紹
ChatGPT-5 是 OpenAI 在 2025 年 8 月所推出的新AI模型。 在這次模型更新中,OpenAI 將 ChatGPT 轉變成一個整合型模型。它將之前所有的模型進行整合,包含了GPT 系列 & o 系列。也就是說,我們不必再因為不同的需求而改不同的模型。現在GPT 會自動根據用戶的 Prompt 自動選擇合適的模型。像是面對困難的問題會自動跳用深度思考,面對簡單問題則調用普通模型。
(二)這次推出的GPT-5有提供哪些模式?
這次在GPT-5系列中,OpenAI 根據用戶方案提供了4種模式來供選擇
| 功能 / 模式 | 免費用戶 | Plus($20/月) | Pro(約 $200/月) |
|---|---|---|---|
| GPT‑5 基本模式 | 可使用 GPT‑5(但有使用限制) | 可使用,使用上限較高 | 可無限制使用 GPT-5 |
| GPT-5 Thinking | 每天僅有 1 次可使用 | 每 5 小時可使用 10 次;週上限為 3,000 次(與 Teams 同樣) | 可使用,無限制(或非常高上限) |
| 模式切換(Auto / Fast / Thinking) | 自動提供部分模式,但受限於使用量 | 可手動選擇,仍具有用量限制 | 可自由選擇,較高彈性與使用量 |
| GPT-5 Pro 模型 | 無法使用或僅限極少數限額(試用) | Plus 用戶可能會逐步開放少量 GPT-5 Pro 試用配額 | 可使用 GPT-5 Pro(更強大的版本) |
| 整合工具&平台 | 基本功能有限,部分工具權限受限 | 可存取 GPT-5,部分工具如 Gmail 整合逐步開放 | 更完整的工具整合(如 Gmail、Google Calendar、Connectors)均可使用 |
| 使用量限制 | 嚴格(例如:10 封訊息/5 小時)+ Thinking 限 1 次/天 | 更寬鬆(如 160 訊息/3 小時)+ Thinking 週上限 3,000 次 | 幾乎無上限(包含 GPT-5 Pro 和 Thinking 模式) |
< LUCENSPARK 提醒 > 若想要在GPT-5 基本模式中進行「更準確的回覆」,你可以在你的 Prompt 中寫道:『 請仔細思考後再做回覆 』,這樣就能拿到更加精準的答覆。
(三)這次推出的GPT-5有提供哪些模型?
| 項目 | 類型 | 功能定位 / 特性 |
|---|---|---|
| gpt-5 | API 模型 | 旗艦級模型,具備最強語言推理與編程能力,支援多模態與極長上下文,可進行複雜任務執行。 |
| gpt-5-mini | API 模型 | 較小規模版本,速度更快、成本較低,適合一般任務處理,保留大部分 GPT-5 能力。 |
| gpt-5-nano | API 模型 | 超輕量版本,資源消耗最低,適合邊緣部署與即時互動場景(如 mobile / IoT 應用)。 |
二、 本次 ChatGPT-5 更新特色有哪些?
在本次新模型推出,除了往年總有的AI幻覺降低的特色外,這次還推出了5種驚人的核心特色。
(一)智能路由 & 多模式切換
ChatGPT-5 在 ChatGPT 產品端導入「智能路由機制」。此機制能根據問題的複雜度自動選擇合適的模型進行回覆。這就代表用戶不再需要像以前手動挑選模式或模型,現在系統會自動決定是否「以 Fast 模式快速回覆」或者「以 Thinking 模式進行深層推理」。
這樣設計帶來2種好處:
- 降低使用門檻: 對於不懂的如何根據自身需求切換模型的用戶,這將大大減少他們思考挑選的時間。透過這次的智能路由機制,用戶能將更多時間放在問題發想、策略制定上。
- 平衡速度 & 準確性:在簡單任務(如日常問答、輕量寫作)時,系統會優先回覆速度;而遇到需要多步驟推理、資料分析或專業解釋的複雜問題時,系統會自動切換成深思模式。
同時,進階用戶仍然可以手動選擇 Fast、Thinking、Auto 三種模式,以符合個人使用習慣。這種「自動+手動」的彈性架構,使 GPT-5 在不同應用場景下都能保持效率與精準度的平衡
(二)編程能力大幅提升
在這次的新模型推出中,最驚人的莫過於它編程能力的大幅提升。ChatGPT-5 不僅能更好的處理拓撲複雜度高的演算法與代碼結構,還能在大型程式庫的偵錯與維護上展現更高的準確性與效率。
更為驚人的是,僅需透過自然語言指令,就能夠製作出精美的網站、應用方案和遊戲,兼具美感與結果,完整將直覺想法化為現實。
OpenAI 早期的測試人員也額外指出 GPT-5 在設計細節的掌握上也顯著進步。它不僅能處理程式邏輯,還能考量到 版面空間、字體選擇與留白比例,讓生成結果兼具功能性與美學設計。

< 延伸學習 > Introducing GPT‑5 for developers ( From Open AI Blog )
(三)醫療應用
根據 OpenAI 的資訊,ChatGPT-5 在醫療領域展現了更高層次的應用能力。它不僅能協助分析醫學報告,還能主動發現潛在問題,並依據使用者的 背景、知識水平與地理環境,提供更具針對性的解決方案。LUCENSPARK 認為,這項進展對大眾來說是一大便利。特別是在 偏鄉地區或缺乏醫療保障的族群中,醫療資源往往不足,專業人員不易取得。透過 ChatGPT-5,人們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健康建議,提前意識到病情的嚴重性,並採取初步行動,雖無法完全取代醫師的專業診斷,但能有效減緩病情惡化的風險,在現代醫療體系之外提供一層額外的保護網。
然而,也必須強調:ChatGPT-5 雖然具備強大的輔助潛力,但其建議 不能作為最終醫療決策依據。任何涉及治療與用藥的行為,仍需交由專業醫師判斷。換言之,GPT-5 更適合作為「智慧醫療助理」,幫助民眾初步理解健康狀況,並為醫療專業提供決策上的參考,而非直接取代醫療行為。
(四)提供Google 整合服務
GPT-5 現在已能與Gmail、Google Calendar 進行整合了。也就是說,還不習慣運用Notion 來排程的各位有福了!現在不需要使用不熟悉的Notion 來跟GPT串連,Google Calendar 一樣也能幫你。不論是安排會議、追蹤信件,甚至建立提醒,ChatGPT-5 都能化身成為您的 專屬數位秘書,大幅減少手動操作的時間。
目前,這項特色首先開放給Pro用戶使用,接著才會陸續開放給Plus與其他用戶層級。
(五)新增四種人格特質
此次更新,OpenAI 也為 ChatGPT 引入了 四種全新的人格化風格,讓使用者能依照情境需求,選擇最合適的互動方式。
- 憤世嫉俗(Cynic):以尖銳、諷刺的語氣提供建議,適合需要批判性觀點或反思角度時使用。
- 機器人(Robot):回覆直接、高效率,幾乎不帶情感,特別適合用於程式撰寫或技術型工作,可類比於 MBTI 中偏向「T 型」的理性思維。
- 傾聽者(Listener):以溫暖、平靜的態度回應,適合希望釐清思緒、尋求情感共鳴的使用者,對應 MBTI 中偏向「F 型」的情感思維。
- 極客(Nerd):帶有探索精神與頑皮特質,能激發創造力與好奇心,適合在創意發想與靈感延伸時使用。
這四種性格的加入,不僅讓 ChatGPT 的互動更具多樣性,也讓使用者能根據不同需求,自由切換對話風格,獲得更貼近個人偏好的體驗。
三、 ChatGPT-5 推出後的評價如何?
(一)Sam Altman 對 GPT-5 的想法
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曾以極具畫面感的比喻,來描述不同世代 GPT 模型的差異:
- GPT-3 就像一位高中生──偶爾會有靈光乍現的表現,但同時也常帶來挫敗感。
- GPT-4 更像是一名大學生──已展現出真實的智慧與價值,能在許多專業領域提供可靠的協助。
- GPT-5 則被形容為一位「可隨時召喚的博士級專家」──不論何時何地,都能提供專業知識,協助我們更有效率地完成目標。
這樣的評價,凸顯了 GPT-5 在推理深度與專業性上的跨越式提升。
(二)大眾對於GPT-5 的反應
GPT-5 上線後,社群與媒體的回饋呈現兩極:
1. 正面評價
- 許多使用者認為 GPT-5 的 推理能力與專業度明顯提升,尤其在長文本處理、程式設計、醫療與研究輔助等領域表現出色。
- 一些創作者表示,GPT-5 在 文章結構、語言穩定性 上的改善,讓他們能更快速產出高品質內容。
- 商業用戶則強調 GPT-5 在 自動化任務與多步驟流程上的可靠性,使其更像一位「專業數位助理」。
2. 負面評價
- 部分使用者覺得 GPT-5 的 語氣偏冷靜、缺乏創意,不像 GPT-4o 那樣活潑自然。
- 有人認為 GPT-5 在「日常聊天」的趣味性下降,雖然專業性強,但互動感受略顯生硬。
- 也有人批評它的進步幅度沒有達到「跨世代革命」的預期。
整體來看,GPT-5 更受到 專業用戶與企業的肯定,而一般大眾的評價則因使用場景不同而分化──對於需要娛樂性或創意靈感的人來說,GPT-4o 仍有其獨特吸引力。
(三)那 ChatGPT-5 & ChatGPT-4o 差在哪?
| 項目 | GPT-5 | GPT-4o |
|---|---|---|
| 定位 | 旗艦級新模型,OpenAI 主打「更接近 AGI」的一步,強調推理深度與專業性。 | 前一代旗艦,強調多模態(文字、語音、影像)即時互動,偏向自然流暢的使用體驗。 |
| 推理能力 | 多步驟邏輯與專業任務表現顯著提升;Thinking 模式可長時間「深思」。 | 推理力較強,但在長鏈條任務中穩定性不如 GPT-5。 |
| 創意與語氣 | 偏理性、嚴謹,回覆結構清晰,但被部分用戶認為「冷靜、缺少靈感」。 | 語氣自然、靈感豐富,對話更具人性化和趣味性。 |
| 上下文處理 | 支援更長的上下文(最高 128K~256K tokens,依版本而定),適合長文與大型專案。 | 上下文長度有限(通常 128K 以下),處理超大型文本較弱。 |
| 模式選擇 | Fast(快)、Thinking(深)、Auto(自動判斷);Pro 帳號可無限制使用。 | 無 Thinking 模式,但對話回覆較快、自然,適合日常互動。 |
| 程式能力 | 在程式碼生成與偵錯上大幅提升,可處理大型儲存庫並生成更完整的應用與網站。 | 程式能力不錯,但在複雜系統與大規模程式碼的處理上較不穩定。 |
| 醫療/專業應用 | 能主動發現醫學報告問題,並依背景與環境給予建議,更偏專業輔助。 | 偏重於一般知識問答與解釋,不具備同樣層級的針對性專業表現。 |
| 多模態能力 | 仍支援文字、語音等功能,但重點放在推理與專業應用。 | 多模態即時性強,可自然語音互動、即時翻譯,更像「語音助手」。 |
| 使用者評價 | 專業用戶(研究、工程、企業)普遍正面;一般用戶覺得不如 GPT-4o 有趣。 | 大眾偏愛,覺得更「親切」;但專業場合的嚴謹性略遜 GPT-5。 |
四、 未來展望
(一)仍未達到AGI的門檻
雖然 OpenAI 執行長 Sam Altman 認為 GPT-5 已經讓人類更接近 AGI(通用人工智慧) 的願景,但目前模型仍存在結構上的限制。根據 WIRED 與 Built In 的分析,GPT-5 並不具備真正的持續學習能力──它仍然依賴既有的訓練資料與參數進行推理,無法像人類一樣隨時從環境中學習與更新知識。換言之,GPT-5 雖然更強大,但距離具備完全自主學習與適應性的 AGI,仍有一段差距。
(二)用戶體驗與模型溫度調整
正如剛剛上述所提及的,有些用戶認為 GPT-4o 相較於GPT-5 更能符合他們的興趣&需求。希望能重啟GPT-4o 來滿足他們。而針對這些反饋,OpenAI 也迅速展開調整。最明顯的動作之一,就是重新開放 GPT-4o 的使用選項,讓懷念舊版本風格的使用者能自由切換。
同時,OpenAI 也開始調整 模型切換方式 與 使用者的選項彈性,希望在不同的互動需求下,使用者能夠更直觀地選擇最適合的模型或模式。這種「版本回饋機制」展現出 OpenAI 對社群聲音的重視,也意味著 GPT 系列將持續在專業性與人性化之間尋找平衡點。





